港产短剧《叹息桥》,成为了第一季度电视剧市场中的一匹黑马
作为优酷首部付费点播剧集,《叹息桥》的表现令人惊喜。
多视角叙事,多线剧情推进,以及打破“第四堵墙”,让角色直接和观众对话的尝试,《叹息桥》迅速收获了“高级”的称赞,网络口碑与商业价值也不断走高。
在三大平台中,最后一个进行付费点播尝试,优酷选择了一部相当小众的港片进入“战局”。
《叹息桥》出品方ViuTV听着耳生,关于香港都市男女之困的绵长叙述算不得“爽”,扭曲前卫的镜头表达更是有些“隔”——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叹息桥》都并不具备所谓的“爆款”相。
但它是一部好剧。
虽说生长的土壤环境不同,但港剧与国剧所面对的困境,归根到底是关于“创新”的举步维艰。从这一点来说,《叹息桥》的成功,或许代表着一种崭新的制作思维正在渐露头角。
不止在内容的创意方面,它背后那支力图打破刻板创作制度,把握创作话语权的团队,再一次将传统电视制作套路的“破”与“立”提上了台面。
在这一点上,香港的年轻电视人或许再次比内地的同龄人们抢先了一步。
从《绿豆》到《叹息桥》
“杂牌军”的探索之路
《叹息桥》的导演是两个年轻的香港人,一个叫25,一个叫Fatball。这是两人在《玛嘉烈与大卫·绿豆》(下简称《绿豆》)之后,第二次与ViuTV合作。
25和Fatball熟悉网络短片,却不是专业的电视剧导演,在《绿豆》前,他们从未参与过电视剧的制作,更不懂电视剧制作的规则和流程。
正由于这种陌生,25和Fatball反而能不拘一格地进行运镜布景,并在无意中对香港传统的电视剧制度发起挑战。
左:25,右:Fatball
2016年2月底,在ViuTV 正式开台一个月之前。由于原定的开台剧集进度受阻,电视台想起了这两个曾经替他们拍过三分钟短片《玛嘉烈与大卫·绿豆》的年轻导演。
电视台着急忙慌地找上门,希望他们能在一个月中,让这部26集,每集30分钟的《绿豆》顺利开播。
ViuTV或许是情急之下无可奈何,Fatball和25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以两个愣头青的架势,直接闯进了电视剧制作这一领域之中。
ViuTV给两位年轻导演配了一个专业而老到的摄影团队,在这些老电视人眼里,这两个导演都是十足十的“怪人”。
与TVB等传统电视台不同。ViuTV并没有自己的拍摄团队,因此电视剧的拍摄通常采用外包的制度。《绿豆》便是如此。因此,25和Fatball在与Viu TV的洽谈阶段,便非常强调两人在创作上的主导权。
《玛嘉烈与大卫·绿豆》
当时与他们对接的是制作部副总裁金广诚。从这位电视业界的老前辈里,两人得到了创作主导的保证。
由于《绿豆》是一部小说改编作品,他们也特地与小说作者南方舞厅确认,他们需要在其小说上,进行适合影像化的,大刀阔斧的改动。
在香港的传统电视业“行规”中,导演得听监制的,并按照编审最后确定的剧本去拍摄。
25和Fatball却完全不打算遵循电视制作圈子里的“权力架构”和“等级制度”,他们信任金广诚,也是出于专业上的敬重,而并非因为金广诚是他们的“老板”。
但当第一集片尾字幕出来,两人才发现,金广诚并不是最有话语权的监制。一直与他们在人物呈现上争议不断的南方舞厅才是。
导演与原著作者有摩擦这并不奇怪,但当原著作者同时是剧集的编审和监制时,Fatball和25的创作过程便没有那么顺利了。
面对所有约定俗成的制度,Fatball和25都是不折不扣的反叛者,但唯有一点“传统”他们是认可的。那便是演员对角色的主导能力,在演员对角色的做法产生质疑时,他们会选择信任演员,并让演员跟随当下的状态去演出。
至于演员的诠释“对不对”,Fatball和25选择让幕后人员来判断。如果某一天戏结束的早,导演们便会组织幕后人员围桌谈心,问他们的观感。
《绿豆》
因此,面对这两个离经叛道的导演,一众经验丰富的演员反而赞赏有加。以至于在三年之后的《叹息桥》中,曾经在《绿豆》中出现的演员几乎全员回归。
对制度的挑战并不意味着没有牺牲。
《绿豆》的最后一集里的一段吵架戏,两位导演依旧没有按剧本来拍。以至于看到成片后,南方舞厅、金广诚与Fatball谈了好几个小时进行交涉。在Fatball以为自己成功说服了两位“老板”以后,他和25惊讶地发现,在正式播出的版本里,那场情感充沛的吵架戏被剪到只剩一句台词,“我问你究竟喜欢大卫吗”。
这一做法无疑令创作团队愤怒不已。
删减的六分钟戏,最终以特别篇的形式播出
虽然ViuTV在最后一刻否定了25和Fatball的创新,但《绿豆》的确是对传统电视剧制作的一次成功的挑战。
而他们也并非是凭着一腔热血在孤军奋战,《绿豆》的主演林保怡便十分欣赏两个年轻人的创造力。在《绿豆》之后,这位财力雄厚的演员,便与25和Fatball合作创办了影视制作公司。《叹息桥》便是其推出的第一部作品。
《叹息桥》发布会
由林保怡亲自担任监制,与《绿豆》相比,《叹息桥》在镜头和叙事的探索上更为自由而极致。众多反传统的表达使得这部港剧即便在内地平台上首播,也并不影响观众参与导演们塑造的这一场人性探索之旅。
“这个世界是看结果的,过程或制度是否真的那么重要?”在《立场新闻》一篇关于《绿豆》的幕后采访里,25曾如此反问记者。三年后,《叹息桥》的出现,或许能让我们离这个问题的答案更近一步。
将电视文化从“公仔箱”里拿出来
虽然《绿豆》如今看起来像是一次病急乱投医,但是,对传统电视制度的冲击发生在Viu TV身上,或许也不是一次偶然。
由李泽楷的电讯盈科公司全资控股,ViuTV于2016年4月成为香港地界上又一条免费电视频道,呼号“99台”。
ViuTV也是一名很叛逆的新生儿。
从一开始,这家新电视台就似乎无意遵循香港电视市场中的游戏规则。
ViuTV没有将“电视剧”这一民生刚需作为重点,而主打综艺节目和真人秀,以及各大热门体育赛事的独家转播。几场足球决赛下来,ViuTV靠球赛直播获得的收视,偶尔还能压过TVB一头。
除了一部《绿豆》,ViuTV在2016年播放的剧集都是外购剧。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旅游节目、烹饪节目,以及素人参与的综艺节目遍地开花。在当年的采访中,ViuTV负责人曾表态,“最有戏剧性的不是戏剧,而是现实生活”。
也就是说,比起把电视剧当作一个虚拟空间,让“角色”在虚拟的故事中演出香港的人生百态,ViuTV选择更直观的做法,直接让真人在观众眼前演出,用尽量不经修饰的镜头,来表现香港社会。
为了进一步和隔壁那个庞大的虚拟世界创造者TVB有所区别,ViuTV并无意建立起另一个“王国”与TVB分庭抗礼。在最开始,它不仅没有自己的签约艺人,也没有固定的拍摄团队。每一个不同的剧集项目或综艺项目,其合作的团队都有所不同。
从这一点上来说,比起传统的电视台,ViuTV更像是一个流动的开放平台。
这也的确让ViuTV更为讨巧。
年轻的导演编剧们有着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点子,而财力雄厚的电讯盈科,以及以综艺吸引广告收入的策略,都允许ViuTV以相对宽容的态度,去尝试各种新形态的创作。
在剧集制作的速度和数量上,已经形成工业化流水线的TVB是当仁不让的龙头老大。
虽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TVB近年在香港观众中的口碑在陆续下滑,但与其规模天差地别的ViuTV,要想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打造出与TVB的差异化竞争力,可谓至关重要。
2018年,当大陆的“偶像元年”开始时,ViuTV也播出了《Good Night Show 全民造星》。99位男生进行比赛,最后由媒体和观众共同选出12名,组成新组合“Mirror”出道。
在选秀文化一片空白的香港本地,《全民造星》虽然被批“土气”,靠“恶毒”搏人气,但也算在青少年市场中顺利找到突破点。第二季也在2019年顺利播出。
从这一时期开始,ViuTV的自制剧比例也开始逐渐升高。从选秀节目中出道的新人,顺利成章地成为了其自制剧的主角。
2019年,ViuTV开始在晚间9点半至10点半播放1小时自制剧集。去年,其自制剧集播出约400小时,储备的自制剧集也顺利播出。
通过前期对新生力量的挖掘,ViuTV自制剧已有了“清流”之名。
2019年,一部《理想国》将反乌托邦理念玩得炉火纯青,13集单元剧囊括对人性、科技、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的探讨,同样是一部难得的港产佳作。
2020年,ViuTV预计播出六部自制剧。青春励志剧《男排女将》、爱情奇幻剧《二月廿九》、励志动作剧《打天下》、黑色幽默剧《地产仔》、爱情悬疑剧《叹息桥》及黑色奇幻剧《黑市》。
刚结束的《二月廿九》与大热台剧《想见你》有所相似,都是与爱情相关的穿越剧情。而不同于一般穿越剧的套路,《二月廿九》的女主角每年都固定有一次24小时的穿越,每次都会穿到同一个地方,做同一件事。这样的设定,还是相当新鲜的。
电视就像是一个透明的“公仔箱”,各种被操纵的人偶粉墨登场。而观众隔着一定的距离,得以窥见一点现实,便能找到足够的乐趣。
对于长久处于TVB影响下的香港观众来说,他们习惯于“公仔箱”式的密封演出,并总是喜欢将“公仔箱”与他们与生俱来的地域骄傲相连接。
而ViuTV求“真”的主张,就像是将整个电视文化从“公仔箱”里拿了出来,毫无遮拦地放在观众面前,并让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接受新思想的冲击。
它成功了吗?从数据上看,去年免费电视ViuTV收入升逾20%,亏损由3.5亿元收窄至2.73亿元。电讯盈科的资料也表示年内Viu TV收视上升,带动广告收益增加11%。
进入第四年的ViuTV还远不到路人皆知的程度,但对小众审美的摸索却无疑已经替其积累了一群忠实的观众。
而剧集中不断增加的港剧“熟脸”,以及邀请八十年代时的“玉女”演员复出,可以看出,ViuTV希望吸引更多普通的家庭观众。但这一群TVB的“铁收视”,能否“倒戈”到Viu TV的阵营,却仍是未知数。
香港不能只有一家TVB
2016年4月6日,ViuTV开台的同一天,香港电视(HKTV)再次在电视牌照的申请上败诉。从2013年香港政府拒绝为其颁发免费电视服务牌照开始,这是港视第三年通过法庭就此事上诉,却终究以失败告终。
港视掌门人王维基
而在4天前,亚洲电视才刚结束为其59年的广播历史,停播香港本地的免费地面电视广播。
这就造成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境况。彼时的TVB,正因为港视几年前的疯狂挖角而陷入人才荒芜之中。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亚视和港视相继被迫退出,TVB一夜之间便“晋升”了行业老大。
回望2009年香港政府决定增设免费电视牌照之时,其本来的目的便是想要抑制多年来一家独大的TVB。
但到了2013年公布结果时,当年收视低迷的亚视并没能因为这一刺激“咸鱼翻身”,而是直接被停了牌。
表现最积极的港视,即便提前花了十亿港币挖角拍剧,并在第一次发牌被拒后咬着牙开设网络电视平台“硬播”两部政治题材的自制剧,赚够了观众的吆喝和同情分,却也改变不了“出局”的命运。
如今,港视已经变成了一个线上购物的网站。
虽然ViuTV与奇妙电视顺利获得免费电视牌照,但TVB在香港电视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这两位“小兄弟”的确无法撼动分毫。
或许是因为无法与进驻的Netflix,HBO等国际流媒体巨头抗衡,香港本地的流媒体网站与OTT平台发展相对缓慢,“网剧”的概念,在香港并不是太热络。
2017年的一部《反黑》,虽然是百分百的“香港制造”网剧,但其首播的平台却是优酷、Nettflix以及YouTube,而不是香港本地的流媒体网站。
而即便是有自制能力,也有APP的ViuTV,其软件的下载量也只有10万次,远不及Netflix的规模,与爱奇艺相比也差得远。
因此,在香港本地,对于剧集市场和观众的争夺,始终集中在几家提供免费电视频道的电视台之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吃着惯性收视红利的TVB,可谓高枕无忧。即便剧集主要架构千篇一律,但只要有一群被观众熟悉的演员,以及一条庞大的生产线,TVB的收视依旧能居高不下。
这个问题自1970年末,佳视倒闭后便已出现,基于香港是自由市场的经济原则,政府虽然关注到了这一问题,却没有直接介入,引入竞争,而是决定让市场继续自我调节。
与此同时,在电视行业中有话语权的大商人们,也没有人公开讨论过这争议性的现象。
五十年过去,TVB的电视文化浸淫到制作、市场、观众等方方面面,对于创作本身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在港视开辟了网络电视时,它也曾号称颠覆制度,搞一场电视革命。但不管是《选战》还是《警界线》,都是“存在大于内容”。当年作为革命的“急先锋”看,令人热血沸腾;如今回头再看,真要找出几个与TVB不同的创新之处,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电视文化一旦固化,创作便容易出现惯性。一群习惯了一种创作方法的人,便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了相应的流程制度,并慢慢地在一遍又一遍的实践中僵化。可怕的是,在这一行业中的人,已经很难意识到自己在思维上的固步自封。
《绿豆》和《叹息桥》的编剧黄琦琳便曾在采访中表示,港剧创新的最大问题是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来自TVB。“一个人被困了20年,你放他出来,他也不敢走。TVB的导演太习惯三机位的拍法,你就算给他们一部最高端的Alexa,他们也未必会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香港观众在电视节目选择上的贫乏,或许比大陆观众还要严重。
而Viu TV这个“搅局者”至今为止的表现,似乎已经让这一潭深沉的静水中,出现了一丝波澜。
有了《叹息桥》,我们或许可以相信鲁庭晖在ViuTV开台之前的那句豪言壮语了。
“ViuTV要做的,是无线(TVB)舍不得做的东西。”
【文/一树】
2020年4月8日刊|总第21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