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谦叔 葛怡然 图丨来源于网络
2021年开年第一瓜,来自郑爽。
简单复习下剧情:
昨天(1月18日),郑爽前男友张恒称自己滞留在美国,身边还有两个孩子,并且附上孩子出生证明,母亲疑似郑爽。紧接着,张恒和郑爽两家人谈判录音曝光。女方家建议“孩子留在美国,给人领养”。
疑似DY、弃养,击破人们想象,石破天惊,热搜爆表。
事情发酵了一夜,终于等到郑爽今天亲自回应。
第一次回应,下午1点半,延续了郑爽说话的风格,完全看不懂。
(左图来源:郑爽微博 右图来源:“@会火”微博)
第二次回应,是今天傍晚6点56分:
这次语言风格,继续看不懂,大概意思是指责张恒出轨,看样子后面还有。
但,两次回应,都是情绪,针对实锤完全无力,几乎做实了张恒陈述的真实性。(郑爽也要好好补习一下作文水平)
第三次,除了承认自己有钱,就是轻飘飘的一句,隐私没公开是我错。
她到现在都没明白,这件事情跟之前不同的核心是:对生命如同儿戏。
两个人恋爱上头的时候,想着去生个孩子,不爱分手了,小孩就不想要了,语气就跟扔掉一件衣服一样。
一切都像是闹着玩一样,好像从来没有想过:成为一个母亲,意味着什么;决定要孩子的时候,父母将要负起什么责任。
梳理张恒和郑爽的交往,其实早有苗头。
在张恒自杀式爆料之前,是郑爽出道以来,画风最正常的一段时间。
用爽言爽语吐槽油腻哥哥,够爽。
不上班的时候,就在忙装修上海的豪宅。
左手搞事业,右手经营生活,显然不是郑爽的常态。
毕竟,她情绪一直不稳定,大众皆知。
前任张翰在外面拍戏,她就翘班去剧组,给张翰洗衣服、送汤水。
恋情是她主动公布的,整容是她自己承认的,原因:张翰太帅了,没有安全感。
好的时候,完全恋爱脑,张翰上节目,假装亲戚要做肾移植,问她愿不愿意捐骨髓,郑爽想都没想就答应。
一旦分手,就切换到撕逼模式,张翰吃个牛肉面都是错的。
第二任胡彦斌,也是难逃这个循环。
她说搞不定上海男人,胡彦斌就无故中了一枪。
但,不说前任坏话的张翰、微博打嘴仗的胡彦斌,至少都还是斯文人。
这次轮到她被锤,这个张恒可比历任前男友加起来的杀伤力都要大。
明星分手,一看钱,二看情。不巧的是,郑爽和张恒两点都占全了。还都纠缠在一起。
刚开始交往,张恒就背负着“软饭男”的名头。
2018年12月20日,郑爽与张恒合开公司,张恒走马上任执行董事;
几天后,就出来否认自己吃软饭;
2019年9月5日,张恒的身份已经是“小爽的经纪人”。
但,在外界看来,更像是张恒在攀附郑爽,和她的资源。
从2018年7月恋情曝光,到2019年郑爽生日,张恒重现《一起来看流星雨》经典场景,这一年多是他俩的蜜月期。
好景不长,张恒9月底在《女儿们的恋爱》中,就被塑造成冷暴力男了。
之后,俩人关系急转直下,郑爽一系列崩溃操作:
10月,郑爽在节目里哭诉自己超委屈,张恒就是不理解她。
11月下旬,郑爽给张恒留下信提前离开,并且说希望可以好好考虑下两人的关系。
12月份就有媒体曝光,两个人已经分手了。
今天上午,郑爽诉张恒案二审开庭。
晚上,爽爸发微博爆粗口,大骂张恒家不是东西。
其实去年1月初,郑爽就起诉张恒了。张恒被法院限制高消费,还欠郑爽8152块钱。
倒推俩人交往的时间线,会发现:
短短一年多,俩人表面上像明星情侣们一样拍着拖、秀着恩爱、偶尔吵架,但于此同步进行的是:私下里已经悄悄地,连孩子都生了。
不得不佩服,郑爽的心理素质真的很强大。
如果说,之前郑爽的各种古怪行径,还能解释为情绪不稳定;两个孩子曝光以后,事情的方向开始越来越不可控。
首先,郑爽犯了当明星的大忌——对公众撒谎。
在已经赴美生娃之后,郑爽还能在节目上,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大谈生育观:
什么想生3个孩子啦;
什么最好是龙凤胎啦;
一口一个想生孩子……
可仔细看出生证明,孩子出生时间,一个是2019年12月19日,另一个是2020年1月4日。
同一时间段里,郑爽穿梭在各种公开活动中。
12月17日,郑爽参加《只有芸知道》的首映礼,和冯小刚他们聚餐,毫无孕相。
第二天,她去了搜狐时尚盛典。
到了2020年1月11号,郑爽继续营业,穿着粉色礼服打卡“微博之夜”。
一个人不可能一个月内生俩娃,这是常识。
孩子不是自己生的,这是显而易见的结果。
张恒的几大锤,再次给这个结果盖棺定论。
其次,双方父母谈条件的录音曝光之后,这件事已经违反法律、触犯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了。
至于孩子打掉、不要了……之类的所谓“解决方案”,两个生命,在他们眼里,就好像两个物品,急于脱手,生怕影响了女儿的星途和财富,荒唐到令人难以置信。
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这个圈子恃靓行凶的很多,借着资源上位的也不乏其人,但敢以身试法的,可能就她一个。
而郑爽这次事件的爆发,并不是偶然,而是有因有果,“爽妹子”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
郑爽11岁被送到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附中上学,不是她的本意,是父母安排的。
在这个年纪,就离开父母身边,去陌生的环境生活,被同学取笑为“乡巴佬”。
在成都上学那段时间,郑爽到现在提起,都会记恨父母。
回沈阳之后,她妈把工作都辞了,铁了心把郑爽往明星的路子上打造,也没在意过郑爽愿不愿意、喜不喜欢。
郑爽偏偏是老天爷赏饭吃。
艺考的时候在北电、中戏、上戏、辽艺一路通关。
最后上了北影,跟景甜成同班同学。
(图片来源:理娱打挺疼)
一个人在童年到18岁之前,最重要的不是成名、成腕儿,而是——成人。从一个需要呵护的小孩,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三观正确的成年人。
而当时的郑爽,从父母这儿得到的价值观,是必须要成名的目标规划,而不是一般家庭里,细水长流的亲情陪伴。
在综艺节目里也能看到:他们一家的沟通,很少有心平气和讲道理的时候,要么不欢而散,要么互相伤害,没有一个理性、节制、冷静的人。
能劝说子女放弃自己的孩子、说出“过不了多久你们就忘了”的家长,自己都还没有成为合格的成年人,怎么能把子女引导成思维健全的人?
同龄人的交情,一起成长的过程,郑爽同样是缺失的。
过早成名的明星,往往没有好结果。因为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心智、甚至还理解不了成人世界的复杂的时候,就被丢进名利场,他们往往没有能力处理。
(去年奥斯卡获奖影片《朱迪》里的朱迪·加兰就是如此)
而刚一成年,就名利双收,又让他们有种错觉:自己可以掌控一切。
所以郑爽呈现出的,一直是骄纵任性、我行我素的状态。
本该在青春期发泄的热情、经历的试错,打了个时间差,在成年之后延时爆发。用她自己的话说:想任性一把。
这时候,正常的恋爱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郑爽。你觉得她拧巴、失控,但如果不这样,她就没法“做自己”。
跟张翰那一段,还能看到少男少女的恣肆;到了张恒这一段,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还有一点:有什么样的明星,就有什么样的粉丝。反之,有什么样的粉丝,就有什么样的明星。
郑爽的粉丝,跟普通网友,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次元的人。
普通人理解不了“正版”的狂热,“正版”的眼里,外面都是坏人,都是来伤害小爽的。
如果说普通的追星,还能打着努力、勤奋的名义,粉丝对郑爽的追捧,更像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
人都需要一个出口,既然在学校要受老师管,刚进社会要被各种规则归训,不如在所谓的爱豆身上投射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作(zuō)就怎么作,居然,最后还能获得流量。
郑爽的演技跟口碑,在同龄小花中,都算吊车尾的。可偏偏,她有流量。
而流量,意味着变现。
在微博上,一年上了179个热搜。
整个2020年,别的艺人为疫情所困,停工赋闲;郑爽全年一共有14档综艺上线,平均每月超过1个。
她在上海的房子,有630㎡ ,媒体考据出的位置在上海老西门附近。
算一下房子的价格,加上装修的费用,很多成名已久(但不红)的老戏骨,拼尽全力可能还够不上首付。
接送家里老人看病,是要动用直升机的。
一个只留下一两部代表作(“雷阵雨”的楚雨荨、《画壁》的小仙女),今年满打满算才30岁的女明星,在这十年里,以一种匪夷所思而且离奇的方式,生生混成了顶级流量,获得了普通人望成莫及的财富,更占尽了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资源。这科学么?
现在,张恒几大锤抡下来,即使是会做数据、控评的粉丝都无力回天。
郑爽这件事产生的效应,几乎是近10年来,娱乐圈最为震撼的一次,因为,它不仅仅牵扯到明星公众形象问题,还牵涉到法律,道德,伦理甚至人性。
郑爽过往行为,总被评价为情绪不稳定,如今找到源头: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什么样的子女。当一个家庭的终极价值观只有钱和名,而全无底线的时候,终于有了滋生出郑爽过往种种行为的土壤。
这样一个女艺人,何以频频上热搜?何以频频被各大综艺邀约不断?何以买下上海亿元起步的豪宅?却依旧粉丝无数?
也许,当一个漏洞发生后,郑爽们发现:上完热搜不仅没事,还获得了更大的流量,便会心存侥幸。就这样,底线一再被击穿,便会没有下限。
一次又一次的侥幸,终于铸成了今天的因果循环。
截至我们发稿时,Prada已经终止与郑爽的一切合作,相信之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方表态。
郑爽,这一次,应该是真的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