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4日,据《纽约时报》知名记者马克-斯坦恩透露,76人队的自由雇佣员工在今天被告知,公司将对年薪超过5万美元的员工实行最高20%的临时减薪计划。76人随后发表官方声明,确认了这一说法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76人减薪计划针对的主要是俱乐部相关工作人员,虽然教练组成员和管理层人员也被要求参加这项计划,但并不是强迫性的。而从目前所得到的信息来看,球员并不在这次减薪计划的涉及范围当中。
尽管如此,76人的这一举动,仍然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对于整个NBA联盟的后续发展也是一个并不积极的讯号。
减薪潜台词:NBA复工信心不足
NBA因为新冠疫情被迫停摆,因此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最近有媒体分析,如果2019-20赛季最终被迫取消,整个联盟在门票、电视转播等方面的损失将超过10亿美元。正因如此,NBA一直希望能够在疫情缓解之后恢复本赛季余下的比赛,即便这意味着缩减赛程、空场比赛,甚至将季后赛一直持续到8、9月份。
自从3月12日因疫情被迫宣布停赛以来,NBA老板们一直在保持着他们的“人文关怀”。在马克-库班的引领下,各队相继宣布停赛期间主场兼职人员停工不停酬,其中一些球队还成立了慈善基金,用来帮助那些受疫情影响,生活有困难的人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76人突然宣布减薪计划,就显得有些突兀。
NBA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职业体育联盟,绝大多数老板买下球队、经营球队的主要目都是为了盈利,或许只有少数人是真正出于对篮球的热爱,当然,他们更不是为了做慈善。面对疫情,这些精明的商人之所以愿意承担绝大部分损失,还是因为他们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灾情过后,亏掉的钱还能再赚回来。
这其实是“美金”和“口碑”之间的一种权衡,当所受损失的程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时,没有球队愿意用减薪甚至裁员这种方式来引起球队内部的动荡,进而破坏他们的形象与口碑。可是,一旦球队认为损失过于巨大,那么资本主义逐利的本质就将完全显露出来。
因此,76人今天提出减薪计划,说明他们对于疫情影响的判断在发生变化。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他们开始对NBA什么时候可以复工,本赛季还能不能复工感到信心不足。
NBA常规赛还剩不到20场比赛,即便全部取消,也还不是世界末日,可如果远比常规赛赚钱得多的季后赛也打不了,那么老板们就不得不重新算一笔账了——看是自己一个人打碎了牙齿吞进肚,还是把所有人一起拖下水,共同承担这巨大的损失。
连锁反应:NBA黄金9年或终结
76人这次针对部分员工的减薪计划,或许会成为多米诺骨牌当中的第一块,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所造成的影响,可能是NBA一个黄金时代的终结。
76人这次减薪的范围是年薪5万美元以上的员工,这个标准相对于普通工作人员来说,并不算低,但在NBA球员动辄千万年薪的工资水平映衬下,就显得有些不值一提。而76人之所以决定从员工,而不是球员身上开始下手,一方面是因为球员对于球队来说更重要,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原因在于:要想触及球员的利益,必须要联盟所有30支球队统一行动,而且必须通过球员工会。
据报道,在NBA因疫情被迫停赛后的第一时间,球员工会就曾向所有球员下发过一份备忘录,详细解释了劳资协议当中一项“不可抗力条款”的内容。该条款规定,当NBA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被迫停摆时,球队可免于支付球员的部分工资,而流行病,就极端情况中的一种。
换句话说,按照相关规定,NBA完全可以在停赛期间削减球员的工资,只不过他们暂时还没有决定这样做。ESPN近日有报道称,NBA计划在美国时间4月1日继续全额支付球员们的薪水,但并不承诺在下一个发薪日(4月15日)也能照常“开工资”。对此,NBA和球员工会正在进行商讨。
可以确定的是,NBA资方已经开始认真考虑动用“不可抗力条款”,而球员工会当然极力反对,目前双方尚未达成共识。可随着疫情的加剧,NBA对于复工的期待值不断降低,对未来盈利的信心变得严重不足,启动“不可抗力条款”来扣除球员部分工资,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NBA上一次危机出现在2011年,当时联盟因为劳资纠纷陷入停摆,而在新款劳资协议达成后,联盟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2014年与几大转播商达成9年240亿美元的天价转播合同,更是让NBA收入暴涨,工资帽也水涨船高,从2010-11赛季的5800万美元,到本赛季的1.09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
然而,因为这次疫情,NBA遭遇沉重打击,加上去年莫雷事件给中国市场带来的严重影响,联盟篮球相关收益损失巨大。众所周知,NBA的工资帽是严格按照篮球相关收益按比例计算出来的数值,知名记者约翰-霍林格就在最近经过粗略计算得出结论:NBA下赛季的工资帽可能下滑800万美元——这将创造NBA有史以来工资帽的最大跌幅。
因此,76人俱乐部一个看似不大的动作,可能标志着NBA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会有更多球队效仿76人,如果处理失当,一场雪崩就在眼前。
更大隐患:引发新一轮劳资纠纷
其实对于76人队的员工来说,减薪还不是最坏的结果。按照76人今天发表的声明,这次减薪计划,是为了避免大规模的裁员。当然,如果情况继续恶化,裁员,也将是摆在球队面前的选项之一。
不过,普通员工可以随便裁,球员却不行。NBA规定每支球队上限15人,下限12人,为了预防伤病、禁赛等特殊情况,各队常规阵容名单当中通常都有14到15名球员,再少了会出问题。因此,要想削减薪金支出,只有“减薪”一条路可走,而这必然又会引发出新的矛盾。
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NBA下赛季工资帽的下调已经不可避免,这不仅意味着今年夏天合同到期的自由球员们将难以签下符合他们心理预期的合同,还将直接导致联盟绝大多数球队的薪金空间被锁死,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按照劳资协议规定,提前续约,但要到下赛季开始生效的新合同,将会按照新的工资帽数据进行计算。不过,那些更早签订的合同,依旧会遵照之前的数字。
以勇士队为例:ESPN在1月末曾有一篇报道提到,当时NBA因预测收入下滑,提醒各队做好工资帽和奢侈税线下调的准备。在ESPN当时的分析中,如果工资帽下滑300万美元,勇士就要多交1400万美元的奢侈税,下赛季总共缴税金额接近8000万美元——而如果工资帽像霍林格预测中一样下滑800万,按照NBA的多重奢侈税机制,勇士下赛季所将面临的缴税金额还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
而且,疫情还要多久才能彻底被消灭?现在没人能够说得清。NBA在中国市场上的巨大损失,在未来也还会持续显现,加上新电视转播合同带来的红利已经基本消耗殆尽,未来NBA经济大滑坡几乎已成定局。所以,2020-21赛季的工资帽下调,应该也不只是一次性的行为,而会成为一种趋势。
另一方面,如果减薪行动波及到球员,最终成为球队的普遍动作,那么疫情过后,球员会拼命争取自己的每一分利益,以弥补之前的损失,这很有可能最终引发新一轮的劳资纠纷。
我们知道,NBA的劳资协议数年一签,到期之后重新谈判,而谈判内容虽然会涉及到诸多细枝末节,但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利益分成”,即在全部篮球相关收益当中,老板们拿百分之几,球员又拿百分之几。
NBA上一次出现劳资纠纷是2011年,在那之后,劳资双方在2017年又经历过一次重新谈判,只不过因为市场火爆大家都有得赚,双方很顺利就达成了一致,并最终签下一份为期7年的新协议。
这份新的协议从2017年7月1日开始生效,到2023-2024赛季结束后到期,但在2023年夏天,双方都有权选择提前终止协议。到那时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测。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被彻底消灭,但NBA的下一次停摆危机,也许很快又将到来。
(文/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