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壶友对紫砂壶的鉴赏不是很了解,经常发现一些壶友是因为某个壶的外形好看才去购买,并不懂得如何去看懂一把壶。今天就来说说一把紫砂壶,应该从哪些方面来鉴赏
协调性
协调性,既是指流、把斜向角度、各占虚实空间比例等均衡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探讨的话题,在此用略微详尽的方式来叙述一下:
流/把斜向角度对称,流略粗,把稍细,虚实空间互补均衡这类器形,属于较易辨别的器形,对称方式是相对固定化的。
转折角度(力度)
何谓转折力度?“力度”其实非常好理解,说白了,就是每一个弯折的弧度都带有明显的折角,既能够看出明显的弯折力量。而这种弯折的力量同时需要配合流/把的粗细变化,从手掌端(壶把)转向大面积的能量聚集(身桶)再由粗到细集中到一点上(流尖),向外喷出。
这就是我们说的“由点到面再到点”的力度。这种力度,需要流把与身桶的高度细致衔接,达到通气的效果,形成气循环,方能成大器。流把与身桶镶接高度和谐,而流把同时又带有强转折角度而且富有粗细变化的佳作。
这把朱可心制作的梅报春壶,从流把的效果而言,转折的弧度(角度)、力度,乃至贴梅花枝干的“硬度”,堪称一流佳作。从贴梅花的枝干硬度和壶把上提的转折力度而言,亦属可圈可点。
这把方壶,壶把高出身桶的一折,并以硬朗的风格画方后回到身桶下部接入,非常到位。
线条
紫砂壶器是由多根线条构成的立体实物。我们以纯手工成型的紫砂器为实际参照物,只要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不管是圆器、方器还是筋纹器,构成纯手工紫砂壶器的几乎所有线条,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直线,反之,每一根都是弧线。这些弧线的表达方式包括圆弧线、抛物线和S线。
就算我们从正面看到的是纯粹的直线,就算作者制作的壶是纯粹的方货。当我们近距离的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远观的直线,近看都是向外鼓出的弧线。
根据以上的概念,我们来看看一把中庸壶。对比细节,应该会一目了然了。构成中庸壶的每一根线,都是弧线。也只有由外鼓的弧线构成的整体,才能显得更饱满,更有气度。
但为什么是弧线而不是直线呢?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试验:远观一把纯粹由直线构成的方壶的时候,不难发现,壶的每一个立面均往里凹。并不是说壶体真的瘪进去,而是视觉效果上产生的错觉。
壶形构成原理
紫砂壶的基本构成一般是以人体腰部以上(含腰部)的部分作为主体。其中包括头部、颈部、胸/肩部、两臂、手部、腰/腹部等部件。换句话说,紫砂壶体所描述的主体结构部分几乎不含腿部和足部。即便有,所占比例也很小。例如上双底、三足、四足、宽出、外飘的复合底等修饰手法。
但是,也有部分的壶器题材,并不刻意表现头部。反观绝大多数的提梁壶,一般只有“单臂”。究竟是留下更多的空间让人遐想,抑或纯粹为了实用,就不得而知了。
弘扬和传播紫砂文化,可搜索加关注微信公众号:小蒋说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