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起因当然还跟新冠疫情有关:宅家50天的一位66岁跑者李战哲每天在家客厅跑步10多公里,50天宅家累计跑步达513公里
在接受澎湃记者采访时,李战哲表示,从1月29日开始到3月19日,整整跑了50天的他每天跑步都是在客厅和厨房之间来回绕。由于厨房和门厅比较小,所以一个折返才10米。李战哲的跑量大概是10公里,也就是绕着厨房和门厅约1000圈。
显然,跟宽敞而笔直的室外赛道相比,在狭小的客厅来回绕圈圈的奔跑经历,实在算不上愉悦。但李战哲把这份经历也当成是痛并快乐着,“虽然有时不舒服,头晕嘛。但我觉得也是战胜自我的一个过程,累并快乐着。”
住在某小区2楼的李战哲家里不算大,60平米出头。他介绍说楼下住着老邻居。自己一般是在白天,大家都起床之后才开始千次折返的。而且为了不打扰邻居,他特意穿上了轻便的跑鞋。看得出,66岁的李战哲意识到了在室内的跑步行为可能带来的诸多不便,否则他不会这么小心翼翼。
但这种室内马拉松的存在真有值得称颂的意义么?这样的行动真的不会对周围邻里有着干扰么?当然,跑与不跑,在哪儿跑,穿着怎样的装备跑都是一个人的自由。
笔者楼下有一户人家,疫情期间总是会在夜里11点,打开音响,开始唱麦,抵抗无聊和孤独。终于忍无可忍时,打电话到物业投诉,经过交涉之后,对方一直坚持,我调的音量非常非常小。这说明什么?你所认为的不影响,未必就真的不影响。
当然,跑与不跑,在哪儿跑,穿着怎样的装备跑这些行为都是一个人的自由。外界无从干涉。只是由于自己一意孤行的坚持注定会给周边的人带来一些不愉悦和干扰。这尤其对公众人物来说,是非常容易引发的爆点。
看看上千条评论里,大家各抒己见看法:
有人完全不赞同这种自我折磨式的跑马,
嗯,他不住一楼,他楼下还有老邻居。
就这样,66岁的李战哲一不小心被贴上了“自私”、“扰民”的标签。还有经历过类似事件深受其苦的人站出来诉苦,“我家楼上也跑步跳绳,气死人了,要是平时早找去了”、“还好不是我家楼上,我家老楼,别说跑步了,楼上孩子上次背古诗我都听的可清楚了”
看,虽然你不住在李战哲的楼下,无法体会街坊邻居的真实感受。楼下也确实没有采取过一些破坏邻里的关键举措。只是,这种看上去更形式主义的举动不值得被模仿,更无需为了标榜自己坚持跑步而大肆扩散出去。
来去无阻的信念,给了李战哲在过去、现在非常非常多的标签。他的人物故事定位也是精彩和丰富:幼年时,追着汽车跑;后来,他成了国内六大满贯的完赛者的名单,上过《快男》,传递过北京奥运会和全运会的火炬;再后来,他专心成为一名跑者,被称为是中国的阿甘。
跑步有千千种方式,但在特殊时期的这种跑步似乎并不该被提倡,被赞扬。毕竟,作为一项运动,我们参与其中,不仅是为了体会挑战自我的快乐。如果我们的坚持,对周边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那跑再多公里数,成绩再好,都不足以骄傲和自豪。虽然深爱跑步,但室内仍有很多运动方式可以满足你想运动的需求。
体育专栏作家颜强在一篇专栏里说道:“经历了这次我们有生之年最大规模、最长时长的人类集体恐慌过后,很多人会重新定义各自的生活。在灾难面前,体育一点都不重要。但在重启的生活面前,体育很重要。而带给我们很多改变的跑步也很重要。”
好在,终于春暖花开,终于有人陆续站上跑道开始奔跑。灾难终将过去,体育和跑步会重新回到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