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标的跑和没有目标的跑,本质上一样吗
身为一个跑者,我习惯在年初就做好跑步规划,有哪些马拉松要参加。所以我的日子都是以某某马拉松为节点的。2020年风云突变,除了深圳大鹏马拉松、厦门马拉松等少数在农历庚子年之前举行的比赛之外,几乎就没有马拉松可以参加。眼瞅着半年都过去了,马拉松恢复遥遥无期,热爱跑步的你,这段时间跑量如何?
原本以为失去比赛的日子里,大家的运动量会减少,但我却惊奇的发现,我身边好多朋友跑量不但没有少,还达到了历史新高,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当然我没有做充分的调查,只是感觉,不排除幸存者偏差:
也就是这段时间跑步的人都在发朋友圈,更容易被我看到。不跑步的人,压根就没有发朋友圈。于是我看到的信息是,还在跑的人,跑量都大了。
反思我自己的情况,这几个月虽然没有比赛,但没有比赛的日子,月跑量也在200公里以上,让我颇感意外。仔细看了一下,其实几次长距离,都来自于跑团的约跑。比如上个月就跑了2次北京二环,这也不亚于参加马拉松比赛,大家甚至为了这次二环还进行了单独的训练。加上一些日常约跑活动、线上马拉松……七拼八凑,跑量竟然也达到了200公里。
(首都媒体跑团在天坛约跑)
我问了身边的一些朋友,跑量为什么会增加?
有一个答案非常有趣:没有比赛,只能自己少跑一些维持,但是跑着跑着就习惯了,形成了有节奏的日常跑步。之前参加马拉松比赛,比赛结束之后就要暂停很长时间,仿佛完成了一个大任务,要懈怠一阵子,等待下次比赛。很多情况就是下次比赛临近,才临时抱佛脚突击,但现在不一样,现在的跑步是常态。
还有人是为了备战某个下半年的比赛,比如7月份的崇礼168、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等,好长时间没跑了,正所谓一鼓作气,大目标在,日常也会更勤快。
另一部分人坚持跑步是为了缓解压力。全社会整体来看,这段日子太难了,特别是影视娱乐,酒店旅游,体育行业等,通过跑步来释放压力、平复心情,也是度过这段困难时期的解决方案。
跑步有很强的缓解压力作用,也有很强的激发斗志功能,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跑步成为很多人的主心骨和定海神针。只要还在运动,就还有希望,这是所有长期跑步人的共识。
纵观历史,跑步曾在多个动荡时期,成为人们解救自我、平复伤疤的良药。日本亚瑟士公司,就是二战之后,为了重振日本青少年体育而创办的。美国的UA公司,也是在911之后,忽然走入人们视野,成为运动健身领域里的一匹黑马。跑步运动曾在人类历史上多次成为社会的稳定因素,其实现在也是。
这几个月,你的跑量有多少?比过去多了,还是更少了,你又为什么跑步呢?